伊朗核科学家阿米里失踪之谜

消失数月的伊朗核科学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5日重返德黑兰,虽然这一事件迅速抢占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但很快被发生在伊朗东南部城市扎黑丹的爆炸所取代。伊朗官方媒体关于阿米里的报道戛然而止,也许政府更加希望这个人物能够迅速淡出人们的视线。

伊朗官方好像从一开始就对阿米里失踪事件讳莫如深。阿米里于去年5月底赴麦加朝觐,于6月4日前后神秘失踪,但是这一消息被正式曝光并得到官方承认却是在半年之后。

阿米里回国俨然成了一针,但凡与其相关的元素都能够激发大众的偷窥欲和想象力:先是失踪半年之后突然被曝光,接着言辞矛盾的录像广为流传,最后高调返回。而且事关两个敌对30年的国家,且阿米里本人的核科学家身份极为敏感,自然引发人们关于阿米里失踪真相的猜测、美伊两国之间情报战的想象,以及关于伊朗核计划真相和核问题未来走向的揣度。

虽然伊朗媒体已经“集体噤声”,但阿米里依然是民众热议的话题。声音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阿米里确如官方表态及其本人表述所言,在朝觐路上被美国情报人员在沙特方面的帮助下劫持,历经磨难终于逃出魔窟返回祖国;二是认为阿米里主动投诚,迫于掌握的信息有限且家人受到伊朗政府威胁,不得已返回。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认为阿米里确实被劫持,后被利诱投诚,但有限的信息被美国情报人员榨干后失去价值,只能返回。

虽然说法各异,但是似乎对阿米里资质尚浅、信息有限达成了共识,而且认为阿米里投诚的观点更占上风。一是因为“劫持说”在逻辑上行不通:既然美国人不远万里将其劫持,又怎能让其轻易逃脱,二是投诚在伊朗并不新鲜。

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中有多少人投敌或者叛逃,不知,因为在那个年代,树立正面典型远比曝光叛徒更能团结群众打击敌人。战争结束后多少人外逃,不知,因为整个国家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政府对舆论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坊间倒是有不少传闻,但都不足以采信。

近年来,伊朗外逃人员中官阶最高的应该算是前副国防部长阿里-礼萨·阿斯卡里。他在2007年2月在土耳其神秘消失,媒体揭露称其此前已经为西方当了4年间谍,伊朗情报机构对此也有所察觉。不过他应该算是最成功的一个,因为在消失之前已经安排至少10名亲人离开伊朗。

如果说阿斯卡里作为高级“鼹鼠”因时间久远已被淡忘,那么发生在今年1月的伊朗外交官辞职不归更容易让人们相信阿米里是自愿投诚的。

雷扎是伊朗驻挪威首都奥斯陆领事馆的领事,公开谴责政府派警方反对派活动,辞职后向挪威当局申请政治庇护。当时阿拉伯电视台报道称,已有27位伊朗外交官因反对政府者而相继辞职,其中英国1名,法国和德国分别有2名。雷扎成为伊朗首位公开辞职并谴责政府的外交官。

去年伊朗总统选举结束后,伊朗各大城市都出现民众抗议活动。其间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呼吁民众相信选举的公正性和政府调查反对派关于选举舞弊的言论的决心和能力,并对反对派发出警告,但抗议活动并没有因此马上停止。这被认为是最高领袖的影响力和地位遭到削弱的表现。虽然民众的抗议活动最终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偃旗息鼓,但是民众的不满情绪和求变思潮一直在暗流涌动。

总统选举一周年前后,情绪和对政治体制的反思在大城市,特别是在德黑兰广泛蔓延,甚至是在原本被视为内贾德执政基石和权力源泉的下层民众当中显现。因此,外交官雷扎变节在很多反对派民众看来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反而是勇敢的义举。在此背景下谈论阿米里失踪之谜,人们更愿意在情感上倾向于相信阿米里是投诚的。

与其说阿米里是一颗美伊暗战的棋子,倒不如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的社会状况,因为民众的感情远比漫无边际的猜测来得真实。

3名辍学少年为筹钱上网,持刀连抢2名学生的单车,被警方抓获,涉嫌多宗抢学生单车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