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首演《我可憐的馬拉特》哲思災難中生命的詩意

中新網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殘酷的戰爭背景,詩意的舞臺呈現,北京人藝2021年首部新排劇目《我可憐的馬拉特》登上實驗劇場的舞臺,在當下全球的特別背景下顯得頗具意義。

作為一部小劇場作品,《我可憐的馬拉特》一方面充滿哲學式的思考,另一面又飽含浪漫而憂傷的文藝情懷,在大與小之間給予了觀眾更多欣賞和思考的空間。

《我可憐的馬拉特》出自前蘇聯著名劇作家阿爾布卓夫之手,體現了他一貫以關心人,著眼於人的生活、命運、情感為出發點的創作風格,細膩委婉又激情澎湃地講述了三個戰爭中相遇的年輕人的故事。在一次次的相遇、分離與重逢中,他們經歷了對友情與愛情,理想與現實的徘徊和選擇,最終尋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雖然劇情圍繞著年輕人展開,但主人公身上承載的主題卻並不簡單,“作者在這部作品中表達了很多,比如人如何面對愛情、理想、災難,如何保有最初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及探討什麼是生活,沒有目的的生活意味著什麼等。”導演林叢介紹稱。

這樣多重的戲劇主題,每一個都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課題,觀眾可以通過這部作品與創作者一起回到原點,探討人生。

這樣一部講述青年人命運的作品,在演出陣容上也是清一色的年輕面孔——由王佳駿、陳紅旭、石雲鵬三位北京人藝青年演員擔綱主演。已經有著不少觀眾熟悉的舞臺或影視作品的他們青春卻不青澀,此番出演這樣一部有難度的作品,足以看出其舞臺控制力與表現力。

劇中三幕劇情,前後時間跨度十幾年,演員既要演出符合人物的時代感、年齡感,又要演出他們漸進式的成長。王佳駿飾演的馬拉特,脆弱敏感,但又有奔向理想的勇氣;陳紅旭飾演的麗卡,堅毅而溫暖,用愛撫慰別人,也未放棄自己的追求;石雲鵬飾演的列昂,嚮往平淡的背後壓抑著自己飽受傷痛的內心……三位演員的演繹有生活中的自然,又有詩意的情懷,讓觀眾不單單在看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也能一同感受到他們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面對選擇的糾結,以及不曾熄滅的理想之火。

除了劇本和導表演,該劇的舞臺形式也是一大亮點。舞美設計打破原有的表演區和觀眾席之間的距離,把整個劇場處理成一個長條式的封閉空間。觀眾通過戲中客廳的門進入劇場裏,演員在屋子中間,觀眾在舞臺兩側對面而坐,觀和演真正處於同一空間。

“我做了一種包裹式的舞臺,是把觀眾和演員包裹在一起,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劇中的客廳裏,觀眾也是參與者,更能夠感同身受。”林叢説。

灰白的傢具,富有層次的燈光,風格的音樂,無一不營造齣劇中浪漫的氛圍。除此以外,在觀眾席的一側,狹長的墻壁被用作螢幕,通過在螢幕上的投影來進行場景提示,讓影像帶領著觀眾一起進入劇中時代,進行一場關於人生的戲劇旅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